广州海尔空调维修网点__广州海尔空调维
{广州海尔空调维修网点与广州海尔空调维修公司深度解析在广州这座繁华的都市中,随着夏季...
锐云数码将跟大家是介绍关于conroe的,希望可以帮你解惑。
酷睿微架构拥有双核心、64bit指令集、4发射的超标量体系结构和乱序执行机制等技术。而且它采取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2个核心共享4MB或2MB的二级缓存,是真正的双核。
英特尔的“扣肉”已经成为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少人都分不清“Conroe”(扣肉)和“Core(酷睿)”的区别,以为它们是指同一样东西,但事实上,Core是英特尔最新的一种处理器微架构,而Conroe只是基于Core微架构的桌面处理器平台的产品。以前英特尔在移动、桌面、服务器处理器平台上采用不同微架构,而现在,英特尔将分别推出的应用于服务器的Woodcrest,应用于桌面的Conroe,还有应用于移动平台的Merom,这三者都将采用统一的Core微架构。Intel下一代桌面处理器Conroe以及下一代笔记本处理器Merom都将采用相同的命名方式——Core 2 Duo,而Intel最高性能的桌面服务器芯片Woodcrest将命名为Core 2 Extreme,以区分于普通桌面/笔记本处理器产品。
英特尔对自己新的Core微架构充满信心,而业界也对Core充满着期待。那么,究竟Core有些什么新的技术特点呢?
Core微架构是由Intel位于以色列海法的研发团队负责设计的,而Intel最新的X86微架构Yonah同样出自该设计团队之手,事实上,我们可以说Core微架构是在Yonah微架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Core微架构拥有双核心、64bit指令集、4发射的超标量体系结构和乱序执行机制等技术,使用65nm制造工艺生产,支持36bit的物理寻址和48bit的虚拟内存寻址,支持包括SSE4在内的Intel所有扩展指令集。而且它采取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2个核心共享4MB或2MB的二级缓存,这一特点也使得那些批评英特尔的双核架构是假双核的人哑口无言了。
缩短后的14级流水线
基于Core核心的Conroe处理器的流水线从Prescott核心的31级缩短为14级,与目前的Pentium M相当。大幅度缩短后的流水线,虽然频率提升潜力会有所下降,但这使得延迟时间大大减低,效率也高得多。
另外,Core采用改进后的分支预测设计,这使它拥有更优秀的分支预测能力,避免了流水线周期的浪费。这些都使得Conroe处理器的性能比基于前代核心的产品性能提高不少。
超强的四组指令编译器
Core微架构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采用了四组指令编译器,也就是四组解码单元。这四组解码单元由三组简单解码单元(Simple Decoder)与一组复杂解码单元(Complex Decoder)组成。
另外,Core采用微指令融合技术,可以减少微指令的数目,这相当于在同样的时间内,它能实际处理更多的指令,显著提高了处理效能。而且,减少微指令的数目还能降低处理器的功耗。
更强大的内存I/O能力
Core微架构采用大容量的共享式二级缓存。这种设计不仅减少了缓存访问延迟,提高了缓存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使单个核心享用完全的4MB缓存。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总线位宽都是256-bit,从而可以给核心提供最大的存储带宽。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内存I/O能力。
此外,Core微架构提供内存数据依存性预测功能,可在处理器将数据回存内存的同时,预测后继的加载指令是否采用相同的内存地址,并将未采用相同内存地址的后继指令加载到指定位置。而增强的“预先加载机制”可根据应用程序数据的行为,进行指令与数据的预先抓取动作,让所需要的内存地址数据,尽量存放在缓存中,减少读取内存的次数。这些大大改善了内存读取效率,缩短了内存存取的延迟。
改善的智能电源管理能力
Core微架构具有智能电源管理能力(Intelligent Power Capability),在处理器内各功能单元并非随时保持启动状态,而是根据预测机制,仅启动需要的功能单元。在Core微架构上,新采用的分离式总线(Split Buses)、数字热感应器(Digital Thermal Sensor)以及平台环境控制接口(Platform Environment Control Interface)等技术将带来明显的省电效果,这将大大降低功耗。
Core微架在降低耗电量的前提下,能够达到较高的效能,不能不说它是一款成功的设计,同时,Core微架构的出现,也标志着处理器的发展已经从一味追求高性能向追求高效的性能功耗比方向发展了。
在Core微架构的推出后,英特尔并不会放慢推出新的微架构的脚步。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欧德宁曾表示,每隔二年,英特尔就会采用新的“微架构”。在Core架构之后,新的Nehalem 和Gesher则将会分别在2008和2010年问世。
Intel针对桌面、移动和服务器市场的处理器,是基于不同的架构,而今,Intel第一次在所有平台上使用了统一的构架,即Core微体系架构,其针对桌面、笔记本和服务器推出的产品代号分别是,Conroe、Merom和Woodcrest,都拥有64位处理能力,并且是双核产品。
由于发音的缘故,中国的许多网友喜欢称Conroe为扣肉,非常亲切的名字。
Intel改变了以Pentium命名处理器的传统,以后也不会出现什么奔腾5、奔腾6了,而是以Core(酷睿)代替。
性能不再只由频率决定,下面这个公式体现了未来处理器的发展方向:
Performance = Frequency x Instructions per Clock Cycle
即:性能 = 频率 x 每个时钟周期的指令数
Conroe之所以能够在降低频率的同时,还能够让性能大幅提升,关键就是每个时钟周期可执行的指令数提升了。如果您有兴趣,可以记住以下几个技术名词:宽位动态执行(Wide Dynmaic Execution)、宏融合(Macro-Fusion)和128位SIMD执行能力,这些都是提高Conroe每个时钟周期执行指令数的重要手段
Conroe沿用了LGA775接口,并且老的芯片组都可以支持该处理器,甚至包括了年代久远的i865。不过Conroe对主板的供电模块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很多老主板无法支持Conroe
而Allendale是与Conroe同时发布的Intel桌面平台双核心处理器的核心类型,其名称来源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小城市“Allendale”。Allendale核心于2006年7月27日正式发布,仍然基于全新的Core(酷睿)微架构,目前采用此核心的有1066MHz FSB的Core 2 Duo E6x00系列,即将发布的还有800MHz FSB的Core 2 Duo E4x00系列。Allendale核心的二级缓存机制与Conroe核心相同,但共享式二级缓存被削减至2MB。Allendale核心仍然采用65n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为1.3V左右,封装方式采用PLGA,接口类型仍然是传统的Socket 775,并且仍然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节能省电技术EIST和64位技术EM64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除了共享式二级缓存被削减到2MB以及二级缓存是8路64Byte而非Conroe核心的16路64Byte之外,Allendale核心与Conroe核心几乎完全一样,可以说就是Conroe核心的简化版。当然由于二级缓存上的差异,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Allendale核心性能会稍逊于Conroe核心。
Allendale就是目前CORE采用的核心 目前有E6300(1.86GHz,2MB二级缓存)、E6400(2.13GHz,2MB二级缓存)、E6600(2.4GHz,4MB二级缓存)和E6700(2.66GHz,4MB二级缓存)四款产品。其中具有2MB共享式二级缓存的型号采用的是Allendale核心,而具有4MB共享式二级缓存的型号采用的是Conroe核心,这二者之间的区别除了在共享式二级缓存容量上的不同之外,Allendale核心的二级缓存是8路64Byte,而Conroe核心的二级缓存则是16路64Byte,所以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Allendale核心性能会稍逊于Conroe核心。这四款产品都采用1066MHz FSB、65nm制造工艺、Socket 775接口,都支持硬件防病毒技术EDB、64位技术EM64T、节能省电技术EIST以及虚拟化技术Intel VT。
下一篇>转转回收笔记本流程?